首件检验失效案例 某工厂重复出现左前窗控开关升降玻璃不灵敏,经调查是工厂生产的滑动块高度尺寸超下限,该产品是工厂注塑自制品,追溯首件检验记录发现高度尺寸9.8+0.5/-0.03在首件检验中8模产品数据分别是:9.78、9.80、9.77、9.80、9.77、9.79、9.77、9.79,首件检验合格后开始生产,为什么还会有不良品产生? 首件检验的目的是为了确认本工序的过程稳定,且有满足质量要求的过程能力。通俗点说就是确认能稳定的制造出合格产品。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首件检验怎么做: ◆ ◆ ◆ ◆ 01 . 很多朋友将首件合格当作通过标准,如果倒退几十年,大量的工序是工人操作通用设备加工,工作的结果主要依赖员工的技能。那么首件检验的目的是确认此工序有能力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将合格作为接受标准是正确的。时过境迁,今天的企业大多使用自动设备,甚至是智能设备进行生产,操作者是熟练工,工作结果对操作者的依赖度很小,那么首件检验就演变为了对过程能力(稳定性)的鉴定方法,用合格作为标准就很不合适。
某工厂机械加工车间发现零部件尺寸超差(要求:12(+0/-0.15),实测:12.01-12.02),交检106件,不良数35件,不合格率42.68%;
◆ ◆ ◆ ◆ 02 . 每个工作班开始 更换操作者 更换或调整设备、工艺装备(包括刀具更换) 更改技术条件、工艺方法和工艺参数(如粗糙度要求变更、内孔铰孔更改为镗孔、数控程序中走刀量或转速等的改变) 采用新材料或材料代用后(如加工过程中材料变更等) 更换或重新化验槽液等(如磷化、氮化等) ◆ ◆ ◆ ◆ 03 . 首先要记录首件的质量特性值。其次是最重要的,记录加工首件的作业条件,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厂家批次、工艺参数的实际值(不是设定值),环境参数,模具刀具的型号等等。
◆ ◆ ◆ ◆ 04 . 首件检验一般需要专职检验人员判定,有的甚至需要送到实验室,在首件没有判定通过前,是不能进行批量生产的。当然,你的现场首件未判定也在批量生产我也没有办法。
要解决这个矛盾,有三个方法:
二是针对性的开发专用检具,以提高检验速度。这里注意,首件专用检具的规则也是1/3—1/5的公差。 三是用替代特性检验,例如: 数控设备没必要全尺寸检验,只需要检验与刀具,定位有关的尺寸就可以了,形位公差和其他尺寸是靠机器和软件本身保证的。
注意:工程更改的首件检验不能用替代的方法。 ◆ ◆ ◆ ◆ 05 . 随着先进技术的运用,随着管理思想的进步,经典的检验方法也要赋予新的含义。在现场质量管理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节点,希望所有的质量朋友们也展开思考,在走向数字化工厂的今天,还有哪些检验的准则需要改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