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书坊 首页 杂志 读者文摘 查看内容

人物 |一肩挑起“非遗名片”

2021-9-23 17:51| 发布者: 鬼之羽翼| 查看: 8242| 评论: 0|原作者: 蓝托小光|来自: 读者文摘

  在浙江省瑞安市东源村经常可以看到一位花甲老人,挑着飘着墨香的担子,行走在青石斑驳的村道上。一路走过,村民们都会尊敬地和他打招呼,更有一些村民会笑着用方言唱起温州鼓词:“夺席谈经叙当源,有一位王超辉先生将花甲,木刻活字祖业传。”
  
  老人就是村民唱腔中的祖传木活字印刷术第14代传人王超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者。他肩头挑着的就是传说中的“非遗名片”木刻活字印刷。
  
  王超辉的祖辈都是修族谱的好手,所谓谱师,就是用木活字印刷术为需要的人印制族谱的人。温州人聚族而居的生存背景,造就了“三世不修谱,当以不孝论”的宗族观念,修谱成了当地的风俗,活字印刷修谱也就成了几十年不变的传统。
  
  在王超辉的记忆中,他的爷爷就做得一手好谱。小的时候他总喜欢黏着爷爷,他崇拜爷爷在黄梨木上刻反字,在一盘一盘按照偏旁部首有序排列的汉字中,念念有词地背着160字捡字口诀捡字、码入印版、润版、添墨。他被爷爷的一举一动吸引着,每次看着爷爷做这些修谱的细致活时,总是一脸羨慕。看多了,他也会伸出小手“添乱”一下,“‘安’在这儿,‘明’在这儿。”而每当这时爷爷总是疼爱地摸摸他的头。
  
  尽管木刻活字是祖传的绝活,但深知谱师辛苦的爷爷最初并不想将它传与他最疼爱的孙子。但,天性爱舞文弄字,崇拜爷爷的王超辉却一门心思就想学修谱。拗不过孙子的犟脾气,爷爷终于答应把自己的绝活传授给他,王超辉成了家族祖传木刻活字印刷术第14代传人。
  
  抱著爷爷愿意教,自己就要认真学的态度,王超辉开始了日复一日枯燥的练习。写反字、雕刻反字、捡字是最考验谱师功力的活儿。为了学好这些绝活,王超辉每天上午练习反写老宋体和刻字,下午按着160字口诀捡字。
  
  木活字印刷的软肋,就是木活字使用多次后会失去棱角,字形模糊,需要不断刻字补充。而那些看着漂亮规矩的老宋体,要一笔一划反过来写、反过来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习惯了平时正常书写的人,刚开始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弄错。他刚写反字,手忙脚乱弄的一手墨;初刻反字,更是弄的手指伤痕累累。爷爷10分钟刻一个字,而他30分钟刻一个字。爷爷和他“比赛”捡字,爷爷一秒内就把字捡了出来,而他要花十秒,爷爷手指灵活,可以一口气在不同的木框里拿6个字,然后依次排入印盘,而他却只能一次拿一个。看着有点沮丧的王超辉,爷爷告诉他,修谱刻字捡字没有捷径,唯有苦练,练多了手指自然就灵活了。
  
  谨记着爷爷的教诲,在此后的几十年,王超辉坚持每天一笔一划地练习写反字,一刀一刀地雕刻反字,用掉了100多支刻刀、每年平均刻1万多个木活字、用掉70000多张徽制熟宣……凭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他终于攻克了木活字印刷最难的一道工序:刻字。此时他终于把15道木活字印刷工序了然于心,练就了木活字印刷和修谱绝活。
  
  王超辉对祖传木活字印刷的热爱有目共睹,他的修谱绝活也是大家一致认可的。“文革”期间,修谱被严令禁止,但背地里依然有人偷偷找他修谱。有一年冬天,他正给一家人修谱,有人揭发并带人来抓。为了不让木活字被毁,印盘被毀,王超辉跳进河里,保住了木刻活字,躲过了一劫。
  
  800多年的历史,14代传承,王超辉及其先辈将木刻活字的手艺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即使在电脑打印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木刻活字印刷仍然是修订族谱必须使用的工具,没有之一,而王超辉就是当地名望最高的谱师。
  
  刻字、捡字、印盘,用蘸了墨汁的棕刷在印盘上反复刷涂,宣纸揭起,一张印制好的书页就成了,飘着淡淡的墨香。“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挑起飘着墨香的担子,挑起“非遗名片”的王超辉又出发了。
1

最酷
1

喜欢

支持

媚眼
1

感动
1

点赞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