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家电视台都有美食烹饪节目,共同点,都是中年男厨师在操劳忙碌,锅台旁一名青年女子动口不动手,转来转去负责说话,问些比较低幼问题,以显示不谙此道。奇怪,一个电视台这样,怎么几家电视台都是这样?男厨师忙碌,女话筒围着转圈子? 特别是她的饶舌,一直不停地说,如果不说错话,她们的解说一般是复述,把厨师的一句话重复说上两遍三遍,比如她会说“噢,放点生抽,一定要记住放生抽,一、点、儿、生、抽……”当然,排除把节目时间拉长或是为某牌生抽做广告的因素,也可能是要让心不在焉的观众留点印象。其实那个菜放不放生抽不要紧的。我觉得,如果让厨师边做边解说最好,他懂行,能结合动作说出过程的重要之处;他边说边干,还节约了一个人。但是,也许观众就是爱看一个外行围着灶台转。这个负责饶舌的女子提问或解说,不但严重干扰厨师的工作,而且——她们不断地说外行话,就像没见过烧菜也没吃过菜的人,她们只知道装得目瞪口呆地喊“哎呀好吃,嗯呀太好吃啦”。观众会不会产生这样的印象:这些女子家里没有厨房?她们没见过锅碗瓢盆? 看几回这类节目,会觉得现在有些女子像是以不会做菜为荣耀。但有朋友严肃指出,这不过是“装萌”,饿她三天,你看她会不会煮面条。说完全不会,也不说明她有钱,只能说——懒。 这样一说,有可能要惹事了,其实和性别无关。据说微信上晒烹饪绝技的,女性多,电视上的锅台饶舌女没有典型性。 以前,会做家务精于厨艺的读书人往往被认为没出息。世俗观点,读书人应当专心致志,不问柴米油盐,最好连饭也不会吃,诸如边吃饭边看书,馒头蘸墨汁吃了满脸花也不知道,最是雅人。我认识的几位读书人,就是因苦于不会做饭,受制于单位食堂关门,他们就只能咽饼干;后来改革开放,有了方便面,再后来有了大小饭店,这才“狠”起来。可是,如果煎炒烹炸无所不能,谁奈何得了他们?再说,陆文夫、汪曾祺诸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何曾误了才华? 鲁滨孙漂流到荒岛上,他的潜能就体现出来了。从前动不动让读书人“劳动锻炼”作为威胁,上山下乡,难倒了不少不会做饭的,此事颇让一些人快意,虽然他们自己养尊处优。不过,有时也是笑话。“文革”中我在乡下,村里有个农民被诬告送进牢里胡乱关押两年,他出狱后说:“我五岁起就放牛了,当了三十年农民,那些从小从不劳动的人要我‘劳动改造’,其实监牢里那些劳动比地里活轻松多了,哪里难得倒我。”我想他说得没错。同样,从插秧、收割到煮饭,从种菜到炒菜,从养猪养羊到剔骨炖肉,你以为我不会? 我有时劝学生多学一些读书之外的事,也是防着到了荒岛上做不成鲁滨孙,只能等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