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书坊 首页 情感 同志耽美 查看内容

影评 |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也许我们的青春从来就不“感人” ... ... ...

2020-12-30 09:35| 发布者: aidovo| 查看: 68417| 评论: 1|来自: 网络

也许我们的青春从来就不感人

——写给《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作为一个男性,你有没有为另一个男性动过心呢,哪怕只是短短的一刹那?

你认为男人爱上男人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吗?

又或者,你爱上过一个类似王柏德的男孩吗?

张家汉(陈昊森)与王柏德(曾敬骅),谁才是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呢。

与以往同类青春题材不同,《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并不是一部讨大众喜欢的电影,即使导演找来了两位自带偶像光环的英俊少年。本片故事并不复杂,一个男孩以他心性的全部纯真面对令他义无反顾的另一个男孩,另一个男孩及其所在的世界却以略带三分戏谑的讥讽予以回应。他愈是认真,他所在的世界就愈显荒谬;爱情的诞生在于另一颗心灵的互相呼应,男孩明明察觉到了两人之间的“心有灵犀”,但等他想更进一步之际,对方却不无挖苦地反问道:张家汉你可不可以不要总是一个人跟着我出去?这个时候的张家汉与王柏德,两个男孩一弯一直的人设反差似已成立。我猜不少观众会在心里感喟一声:看吧,又是一个GAY爱上一个直男的老套故事。这个时候的张家汉,无论他多么认真投入,无论他自认自己多么“在理”,在大多数观众眼里,他的呐喊只不过是声嘶力竭的徒劳,与王柏德相比,他只是一个“反常”又“可笑”的存在。假如故事也就停留在这个层面,也许我们会看到不少观众诸如此类的观后感:珍爱生命,远离直男;或者:同性恋请不要意淫直男等等。

大多数观众为什么不喜欢这个片子?首先,这个故事的人物设定违背了生活在异性恋语境中的大众看待同性恋的惯常认知。同性恋故事里的青春帅气常被质疑为“不真实”,男性之间的亲密关系或者互相扶持常被包括LGBT群体在内的观众讥讽为“卖腐”。也许在不少人看来,公园里那个扑向张家汉的饥渴老头或者成都MC浴室里的所谓“滥 交”才具有“写实”意义的存在资格。但是他们可能忘记了,老头并不是生来就是老头;他们也似乎忘记了就此的追问,为什么有些人只能在不见光的隐秘角落宣泄自身对同性的情欲呢,同性恋的世界只有赤裸裸的性吗,再进一步,我们每个人的身体是属于自己的吗,身体权利对每个人又意味着什么?滥 交一词究竟应该如何界定?由谁来定义?我们的身体是否拥有他人不可随意侵犯的隐私权?为什么人们可以肆意辱骂被偷拍的对象而不是侵犯他人隐私的偷拍者呢?等等。

当然,大众不喜欢也懒怠于思考,因为思考意味着生活疑窦丛生的处境。人们并不情愿面对真相,尤其是令他们不喜欢的真相。这个故事也破坏了喜欢言情叙事的观众脑海中对爱情男主角一如既往的浪漫想象:在一个存在男女交往禁忌的封闭环境之内,为喜欢的女孩偷气球,甚至当众公开爱情宣言的勇敢男孩怎么可能会是一个gay呢。这可能也是本片最具有讽喻意味的一个情节设定了。王柏德可以为了学校禁止男女交往愤怒发声,却无法坦然面对内心深处真实的情欲来源,甚至劝说“好兄弟”尝试与女生交往。放在异性恋的文化语境里,王柏德的所有作为看上去都散发着浓郁的直男味道,也就是人们通常认定的身为一个男人的“正常”。

一个男人所有被认定“正常”的行为最终却被导演“强行”推翻了,这是不是矛盾呢,是不是导演叙事的问题呢。

男生不准偷看女生!男生不许骚扰女生!如果有男生胆敢逾越铁网,请女同学立即向训导处报告!……这样的声音尖锐、响亮,充斥在80年代戒律森严的教会学校。但正如王柏德们所意识到的,被公开列入“禁忌”名单的事物并不会消弱人们对其的好奇心,正相反,“禁忌”反而会给未知领域蒙上一层神秘色彩的面纱,面纱之后究竟隐藏了什么,只会激起人们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异性之间的“禁忌”与社会默认的异性情欲关系通道及异性婚姻法则形成某种带有反讽色彩的对照。王柏德与吴若菲们深知,这种为了高考所设立的“禁忌”非但不会对考生起到家长所预期的作用,更由于它违背了“异性相吸”主流舆论的文化背景,迟早有一天会被当做过时老套的迂腐之举扫入历史的尘埃。从此角度来讲,王柏德挺身而出的愤怒发声固然称得上“有种”,甚至可谓“精彩”,但他的“勇敢”倒也算得上众望所归。

影片的前半段,导演多方位地呈现了王柏德诸多带有个性色彩的叛逆所为。怒怼训导处教官、小便浇洒舍监的车、为被欺凌的同志学弟解围、甚至阳台上富有挑战色彩的纵身一跃,……等等。这些行为彰显出一个青春期男生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勇气,也让这个有着俊美轮廓的男孩焕发出身为“男子汉”应有的魅力光彩。

王柏德有没有让你想起《盛夏光年》的守恒或者《故园风雨后》之查尔斯呢。显然,对比这个男孩有声有色的铿锵有力,张家汉的人物色彩立时显得黯淡了许多。更不要说影片后半段张家汉不时哭鼻子的种种“难堪”。与王柏德光芒四射的帅气相比,导演好像有点故意让张家汉出丑的意思。两个男孩之间的关系也似乎有那么一点我们常见套路的影子:一个爱上直男的同志男孩,但并不感人。

如果你对这个故事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此层面,那我也能理解你对这个故事“没有讲好”的诸多不满。但是你也可能搞错了一点:导演也许从来就没有想过要讲一个类似盛夏光年般的故事。在导演心中,爱上“直男”这件事并不值得一再传唱。他更想做的可能是撕开类似《盛夏光年》抒情华美的外衣,让观众看到内里一再被遮蔽的伤疤。对于活在“男人爱女人”舆论环境中的gay来讲,同性恋的情感也从来就不仅仅只是爱情那么简单。异性恋的“爱情”可以就是爱情那么简单纯粹,但同性恋不同。同志不能再一味沉湎于“自我感动”,我们更需要的是面对“真实”,真实的生活与真实的自我。这也是绝大多数所谓“腐女”永远不能真正领会的一点。我还要告诉你,导演心中的所谓“男子汉”也许根本就不是王柏德,而是那个有些“出丑”的张家汉。虽然在我们现有的社会中,“男人”这一社会身份的构建中从来就没有给予容纳男同性恋空间的余地。

吴若菲对王柏德有句发自肺腑的感喟:和王柏德在一起就像拍琼瑶电影,一切都太不真实了。这句点评可谓入木三分。较之有些木讷的张家汉,王柏德的很多行为都带着一种类似舞台表演的夸张色彩。诸如放飞气球的爱情宣言,这样的广而告之多么像戏剧舞台上男主角的表演。它看上去浪漫无比,却也正如轻飘虚浮的美丽气球,稍许一戳就可以化为泡影。

“如果你给别人的和给我的是一样的,那你就不要给我了”。这是王柏德最喜欢的三毛的一句话。和诸多青春少年类似,王柏德对爱情的感受更多只是停留在华丽语句的表面。爱情关系之中你在意的是呈现出来的表象还是某个人对你的真实心意呢,“勇敢”是表演给世人看的“叛逆”吗?爱情是精心设计的美丽气球吗?王柏德也许从来就没有想明白过。

张家汉(陈昊森)的出场没有王柏德(曾敬骅)那种令人瞩目的帅气。乐团成员泡马子的那段,他的手足无措更是显得不合时宜。陈昊森是一个有表演潜力的演员,同为同志题材的另一部剧作《红色气球》的第一次亮相,就让观众感到一种神清气爽的明净与天真。他的眼神如清晨草叶尖的露水般晶莹剔透,这样的光彩也给张家汉这个角色带来一种特别的俊逸之气、少年气与青草味。

《红色气球》剧照

与王柏德强烈的表演欲不同,张家汉所有的心思都写在脸上。他是一个不会掩饰不会撒谎的乖小孩,有时还有些胆怯。同为英俊少年,张家汉身上的魅力也不如王柏德那么夺目。只能停留在表象的观众也许永远不能发现张家汉身上的光芒是多么珍贵难寻。

整部影片最有张力,最耐人寻味的一段对话发生在张家汉与王柏德在张家的对峙。王父怒斥儿子“早恋”,张家汉代王柏德挨打,声称违反校规(早恋)的是自己而非王柏德。两人之间因此发生口角冲突,随后王柏德来到张家,表示联考在即,两人应该收心好好读书,且说“你父母也应该知道你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事情吧”。

之后两人之间的对话原文照录如下:

……

张家汉(激愤地):我问你,你想要我怎么样?

妈妈插嘴:好朋友不要吵架。

张家汉:所以我们只能是好朋友吗。

王柏德:那你想怎样,我是为了你好耶。

妈妈继续插嘴:上了大学再交女朋友啊。

王柏德:那如果他上大学还没有交呢。

妈妈:没关系啊,还早呢。

王柏德:那他如果一直不交呢。

张家汉(有点心虚):王柏德,你少无聊好不好。……我有没有交女朋友管你什么事情啊。

王柏德(挑衅地):那现在是谁没种?(潜台词:你看你不敢承认了是吧?)你可不可以不要再找我麻烦?(潜台词:你也知道我们是没有结果的对吧)

张家汉(下定决心):爸,妈,我喜欢的不是那个女生。我喜欢的是……

王柏德(大怒,立时打断):张家汉,你可不可以不要再烦我了。

张家汉(气急,哽咽):我敢说出我喜欢谁,你敢不敢?

王柏德(气急):你病了是不是?张家汉,你可不可以不要是同性恋。

张家汉:同性恋怎么了,同性恋很恶心吗。如果你觉得同性恋很恶心,那你就当着我的面说啊。(重复地,质问):你当着我的面说啊。

这段对话最精彩之处在于凸显了两位男主角之间的鲜明对比。相比王柏德理直气壮的振振有词,张家汉的所有质问或者回应都显得有些笨拙。反过来,对比王柏德言辞里的虚张声势,张家汉的话语又是多么朴素真诚。喜欢表演的王柏德在这场对话中力图回归“现实”,诚实生活的张家汉被逼到退无可退,终于袒露心扉。现实与表演的界限被质疑被模糊。这一场戏缺少催人泪下的动情元素,甚至暴露出人性情感的“千疮百孔”,孤身一人奋战到底的张家汉犹如被遗弃在此岸的孤儿,他不明白这是谁的错,他也不明白世界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他唯一能做的只有大声疾呼,他渴望彼岸的呼应,听到的却只有此岸无助的回音。他的悲怆给这部影片涂抹了些许绝望的底色。但这样的现实又映照出张家汉内心的纯洁真挚,不被承认的爱情本身也许就如《红楼梦》里被女娲弃之不用的那块石头,张家汉却用他赤诚的热泪将其培育为一颗鲜洁明润的通灵宝玉。王柏德也永远不能懂得他曾经错过了多么珍贵的一个人。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剧照2

不过我们大多数人似乎也并没有批评王柏德的资格。事实上,王柏德所追求的“叛逆”也是我们大多数人所能想到的“个性”;王柏德所在意的“华丽演出”也是所有人不能免俗的追寻。面对被同学排斥欺凌的同志小学弟,多数人甚而也做不到如王柏德的勇气,从此意义来讲,王柏德符合通俗偶像剧对一个“优秀”男主角的定义。只不过在这部影片中,导演借王柏德的人物角色创作隐喻了创作者对青春偶像剧人设的某种嘲讽。找来两个带有偶像气质的男演员,最终追求的结果却是要实现对偶像剧的颠覆,这是导演的野心所在。

尾声部分的中年重逢,展现了导演意图摈弃既有故事套路的尝试:没有人们预想的某种期待,甚而没有道出留在彼此心间的伤痛与缺憾,无所谓开始,也无所谓结果,甚至连怀旧的感觉也在变淡,痛哭的冲动也在消失,一切激烈的东西都在远离。这是两个浪迹天涯之后,无以为伍的人在这份静静的情绪当中的各自回味,人近暮年的“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好像什么都没有说,又似乎什么都说尽了。

恍惚间,他们似乎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背着吉它弹唱的两个男生走来,又远离,对世界怀抱憧憬与梦想的他们,一如当年。你看我,我看你,往事如烟,人生似梦,昔在,今在,永在。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剧照3

我们将有充满清香的床,

像坟墓一样深的长沙发。

蓝色的夜幕将为我们开放

另一座洞天的异卉奇花。

……

20年12月28日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资源下载

2

最酷
1

喜欢
2

支持
1

媚眼
1

感动
2

点赞

刚表态过的朋友 (9 人)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1285370620    2021-6-5 12:59
暴虐的教育把这里的男孩子训练成用暴力彰显阳刚气质的男人,这意味着他们会对“不够阳刚”的男性进行羞辱和践踏。其中有一段暴力情节被描述得触目惊心,他们在公厕对一个男孩子进行了残酷的羞辱和迫害。

查看全部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