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觉得“偏见”不是一个好东西。英国散文家、評论家威廉·哈兹里特曾说,偏见是无知的产物。 不恰当的偏见常会导致一个人对眼前的人和事物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而产生不好的结果。比如,教师对差生的偏见会使其一蹶不振,丧失学习的信心,上司对女性员工的偏见会导致公司痛失优秀的业务骨干等。 可是,偏见并非一无是处,它也有自己的优点。有时候,偏见的存在是理性的,甚至是有道德的。知晓偏见的来龙去脉,可以更好掌握偏见的尺度,更好地去做事。 偏见源于经验 听到“傻根”这个名字,一个人会有什么印象?相信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都是皮肤黝黑,面带憨笑,乡土气息特别浓厚的一个形象。这样的偏见的产生也许有错误,因为“傻根”可能是一个外表光鲜亮丽的大老板的小名。但是,这种看上去有失偏颇的判断并不是毫无缘由的意识行为,相反,它是一个综合的、类似本能的评析过程。一方面,“傻根”这个名字比较土,按照一个人的经验,城市出生的人很少用,除非有什么特殊的原因,比如为了让孩子好养活而故意为之,有这个名字的人大多来自乡下。另一方面,“傻根”这个形象曾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大荧幕上,由演员王宝强展现过,样子大抵就是上面所描述的那样,而这个皮肤黝黑又憨厚的鲜活形象又特别深入人心,所以,提到“傻根”,难免会使人做相关联想。 世上很多事情与此类似。在遇到事情时,我们都会根据已有的经验做出反应,来判断突然出现在眼前的事物是好是坏。并且,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猜测比较合理,做出的判断也挺靠谱。 科学家认为,这种预估的能力对人类发展意义非凡。如果我们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无法凭借经验做出初步的判断,那么,人类可能无法生存。当我们的祖先一无所有,为了食物奔波在非洲草原上时,听到惊天动地的声响,都会根据以往的糟糕经验,做最坏的打算,将它想成是来自于凶猛的野兽,以便及时应对,连天上打雷,也会被他们想成是神兽发怒。这样做使得人类一代代成功生存下去,是有益的。 偏见与生俱来 偏见源自经验的判断,同样也败于经验,并且,它是天生的。 科学家发现,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就带有偏见。 研究人员在一个宽敞的房间里摆了一些玩偶,并在每个玩偶的面前放了一盘食物,一类玩偶面前放青豆,另一类玩偶面前放全麦饼干。然后,他们让大量婴儿在房间内玩耍,来观察他们对玩偶的态度。 结果,研究人员发现,婴儿更喜欢与他们口味偏好一致的玩偶。因为大多数婴儿都喜欢全麦饼干,所以,摆着饼干的玩偶极度受宠,婴儿们都会爬过去和它们亲热。更好玩的是,偏爱饼干的婴儿喜欢惩罚偏爱青豆的婴儿的玩偶,会用力拍打和撕扯它们,而偏爱青豆的婴儿也同样如此,喜欢惩罚那些与自己“意见不和”的玩偶。 随着年龄的增长,利用经验产生偏见来判断事物的能力会更加固化。社会心理学家亨利·泰吉弗尔做过的一个青少年经典实验,便印证了这一观点。 把一群青少年随机分成两组,并告诉每一组的人,他们这一组的偏好在某种程度上比较统一。接着,给这些青少年一些钱让他们分配给其他人,结果发现,他们更愿意将金钱分给同组的人。其实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和同组的人分到了一起,也不知道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偏好,将金钱分给同组的人只是显示自己与另一组人的不同而已。 虽然偏好是我们认识事物的能力,但刻板的偏见往往会扭曲事情,所以这时需要我们利用理性来修正它、对抗它。不过,却没必要视偏见为洪水猛兽。 事实上,曾批判偏见是无知的威廉·哈兹里特后来也做了让步,他写道:“如果没有偏见和习惯的帮助,我将无法找到穿越房间的路,也无法知晓自己在面临不同情况下,该做出怎样的行为反应,也无法体会到人际关系中的任何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