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位同学的弟弟,十年前因投资失败,负债几百万元。大家都说,若没有中头彩的运气,他这辈子恐怕是很难翻身了。他怕遇到熟人,怕遭人嘲笑,整天窝在家里,靠打游戏打发时间。这种状态持续了三年。直到有一天,一位常和他一起打游戏的网友问他:“你怎么这么有闲,白天晚上都有时间打游戏?”他说:“欠债,没脸出门。”网友听了他的讲述,知道他原来是做岩棉生意的,告诉他正好自己所在的工厂需要岩棉,但用量不多,让他给自己的工厂供货。由于岩棉的质量和价格都让网友满意,于是网友又帮其介绍了很多客户,让他不仅走出了家门,也走出低谷,重拾创业的信心。同学很感慨,没想到弟弟生命里的贵人竟是打游戏认识的“半熟”朋友。 喜欢“半熟”朋友这个说法,“半熟”朋友不是生活中常来往的朋友,也可能和你身边的熟人无任何交集,但可以肆无忌惮地倾诉心事,心理上比熟人更容易贴近,也更容易获得同情和理解。 我在网易博客上认识了一位来自兰州的倩姐。有一天,我在博客发了关于心情的信息,语言表述夸张了心烦指数,表达出了些许厌世情绪。恰好被无意中刷到我博客的倩姐看到了,她马上发“纸条”给我,让我把电话给她,说她有事跟我谈。 那之前的我们并没深聊过,但我还是把手机号发给了她,因为我也想找个人聊聊,倾诉一下心事。那天,倩姐跟我讲了她的故事,她的经历颇为坎坷,遇到的事情之困难是我所经历困难的数倍,但她咬牙挺了过来。她虽然没过多地安慰我,却用自身经历化解了我心中的郁闷。从那天开始,我多了一个“半熟”朋友,一路从博客走到QQ,从QQ走到微信。 十年前,我失去了赚钱的饭碗,赋闲在家,再一次走在了人生迷茫的路口。倩姐知道后,當即告诉我,让我去兰州她的公司上班,跟着她学做生意。我说我不是做生意的料,她说:“你那么聪明,肯定行的。” 因为路途遥远,生活中从未有过来往,属于“半熟”朋友,隔着网络的滤镜,倩姐高看了我,我那点儿小聪明,只够用在“吃嘛嘛香”上,干事业做生意肯定稀松。我有自知之明,便拒绝了她的邀请,但心里却非常感激她,在我人生低谷,能出手拉我一把,肯把她的饭匀给我一碗,对于我来讲,是雪中送炭又送花。炭我拒收,花留下,友情的芬芳让我看到了人生的美好。在她的鼓励下,我慢慢地靠自己的努力绝处逢生了。 当然,生活中帮助过我的朋友也不少,但熟友之间互帮互助,有多年的友情打底,一切帮助都是水到渠成的。而“半熟”的朋友就不同了,因为不太熟,生活中也无利益往来,帮是情分,不帮是本分,所以这份帮助更显得珍贵。 前几天,我和倩姐谈起她过去对我的帮助,她说她都不记得了。她经常做慈善,给疫区捐赠抗疫物资,资助贫困学生,日行一善是她的信念,她帮过的“半熟”或“不熟”朋友太多了,所以她记不得对我的帮助。这种“记不得”里,闪现着人性之美。 善良的人对任何人都关爱,与熟的程度无关。在某个北风凛冽的寒冬,“半熟”朋友一样能给人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