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书坊 首页 杂志 意林 查看内容

“署名”非小事

2021-11-27 08:12| 发布者: 不能人事| 查看: 1685| 评论: 0

  签个字,署个名,好像不是什么大事情。但是,“署名”这件事如果细究一下,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操守和人生境界。一个人人品的高下,境界的高低,也能够通过“署名”这件小事反映出来。
  
  唐代宗时期,元载协助皇帝铲除了李辅国和鱼朝恩两个权宦,深得皇帝宠信和优待,封为颍川郡公。手头有了权力,加上又有皇帝的庇护,元载开始志得意满,独揽朝政,排除异己,专权跋扈,常常在大庭广众之下大言不惭,自以为有文才武略,从古至今没有人能比得上他。元载后期,倾心于卖弄权术,官员任免全凭贿赂决定。只要贿赂到手,吏部就会按照他的意思,写好官员任职书,他只需署上自己的名字,任命书就生效。元载疯狂的时候,一个月可以署名任命几百个大小官员。有一次,元载有位叔父从宣州来京师,向元载求官做。这个叔父是个不学无术的草包,元载内心有点瞧不起他,觉得他的能力不能够做官,但是碍于长辈的面子,也没有直接拒绝他。元载在一张空白信纸末尾署上自己的名字,没有任何正文内容,封好信函叫叔父交给幽州节度使。元载本意是让幽州节度使看到这封空白信函,找个理由把他叔父打发走。谁知,元载叔父到了幽州,把信函交给节度使,节度使听说是元载的书信,大为慌乱,看着有元载署名的空白信函,左琢磨右琢磨,并且让属下拿香匣来盛放书信,不但招待元载叔父好吃好喝,最后还真的任命元载叔父做了偏将。元载得知此事后,气得捶胸顿足。后来元载被皇帝赐死,他所有署过名的官员任职书连同这封有署名无内容的书信都成为他专权跋扈的罪证。
  
  崔群是唐宪宗年代的大臣,为人正直不阿,被皇帝选为翰林学士。唐宪宗对他特别信任,下诏规定,今后凡翰林学士上奏事情,都必须要有崔群的署名才可以报上来,否则不可以上报。得到皇帝如此的信任,本来是一件大喜事,一般人早就洋洋自得乐昏了头,可是崔群头脑却很清醒,他连忙对皇上说:“陛下,此事万万不可,翰林院的做法,往往会成为一种规矩,如果照此办事的话,将来万一有存心不良、阿谀奉承的人担任了翰林院的长官,那么正直官员的直言进谏就无法上达了,陛下就根本无法得知天下的实情,所以请陛下立刻收回这个承命吧!”唐宪宗一听,非常敬佩崔群的胸襟,也感觉颇有道理,就没有执行“连署”的旨意。
  
  无独有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也对署名十分慎重,多次拒绝过署名。1986年,钱学森阅读了一位学者的科学论文,读后给这位学者诚恳地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这位学者很感激,便主动提出在发表论文时,准备把钱学森的名字同时署上。钱学森立即回信说:“把我的名字放在文章的作者中是不对的,我决不同意。这不是什么客气,科学论文的作者只能署干实活的人。要说我曾向您提过一两点有用的参考意见,那也只能在文章末尾稍微讲上一句。这是科学论文的原则,好学风,我们务必遵守!至要,至要!”
  
  以上几则故事,说明署名不是一件小事。署名,蕴含着责任、人品、操守和人生境界,署名事小,却不可不慎。

最酷

喜欢
1

支持

媚眼

感动
1

点赞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相关阅读